抑郁症的临床诊断和5大实用疗法资源简介:
课程目录
01、社会-心理-生物架构下:抑郁障碍是什么
02、抑郁障碍的诊断分类:与DSM-5相关的一切
03、抑郁障碍的预防及早期干预
04、抑郁障碍的伦理与司法问题
05、抑郁障碍的药物治疗
06、抑郁障碍的物理治疗
07、抑郁障碍的自我治疗
08、躯体疾病与抑郁障碍
09、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10、针对抑郁症的行为认知疗法(CBT)
11、针对抑郁症的正念认知疗法(MBCT)
12、ZS及危机干预
13、动机式晤谈
14、针对抑郁症的人际关系疗法 (IPT)
15、抑郁和自伤、自杀
16、抑郁复发及失眠内容
抑郁症的诊断及治疗
定义及危害
抑郁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
部分患者存在自伤、自杀行为,甚至因此死亡。抑郁障碍单次发作至少持续两周,常反复发作,虽然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但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造成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
临床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核心症状及其他相关症状,其中核心症状主要为心境低落、兴趣丧失以及精力缺乏。
情感症状:抑郁障碍的主要表现,包括自我感受到他人可观察到的心境低落。
躯体症状:包括体重、食欲、睡眠和行为活动等方面的异常。
认知症状:严重的抑郁状态时,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或损害。
其他临床症状:除了主要症状外,还可能出现焦虑,幻觉妄想等症状。
抑郁症疾病负担
全球疾病负担:
根据WHO的研究,抑郁障碍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失能的比重为10%,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
研究还显示,1990~2010年25种常见疾病导致的全球伤残生命年排名,抑郁症一直名列第二位。
中国疾病负担
WHO研究预测从1990年至2020年,中国的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将从14.2%增至15.5%,加上自杀与自伤,将从18.1%升至20.2%,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5。精神障碍与自杀所占疾病负担将名列第1、2位(20.2%),而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分列3~5位[9]。
患病人群多:2019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达6.8%,约有9500万患者,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居各类精神障碍疾病的前两位[10]。
治疗率低:公众对抑郁症及其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抑郁障碍的平均起病年龄为20~30岁,从起病到就医接受治疗的时间平均为3年[11]。虽然患病率高,但治疗率不足10%[12]。
经济花费多:国内目前尚缺乏权威的全国性研究。2008~2010年调查的山东省年人均总经济花费为18673元,直接经济花费6612元,间接经济花费12102元[13]。
抑郁症的诊断
主要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典型病例诊断一般不困难。
中国多采用国际疾病与分类第10版(ICD-10)是指首次发作的抑郁症和复发的抑郁症,不包括双相抑郁。患者通常具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等典型症状。其他常见的症状是:
①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
②自我评价降低;
③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
④认为前途暗淡悲观;
⑤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⑥睡眠障碍;
⑦食欲下降。
症状发作至少持续2周。至少发作两次,两次发作之间应有几个月没有明显的心境紊乱。
抑郁症的治疗
治疗目标:尽可能早期诊断,即使规范治疗,控制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防止复燃及复发。
治疗原则:
①个体化治疗;
②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
③足量足疗程治疗;
④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⑤治疗前知情告知;
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⑦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
⑧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药物治疗是当前各种抑郁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临床的一线抗抑郁药包括: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
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I)
新型抗抑郁剂:褪黑素受体MT1和MT2受体激动剂,5-HT2c受体拮抗剂类药物